

竹林寺法事服务

寺院巡禮
本寺向社會各團體提供免費寺院巡禮及佛法講座。經過登記和 預約,將由本寺護法居士帶領團隊參觀寺院各建築,並講解成建歷史及用意。如有需要也可請本寺常住法師做佛法開示。
光明燈
各寺為信眾點光明燈的由來可溯至《阿闍世王授取決經》,此經中說到有一貧女以虔誠信心以乞討來的錢買油燈供佛,並發願:“我是個貧窮人,只能以這盞小燈來供養佛,願以此功德,令我來世得智慧光明,滅除一切眾生的塵垢及黑暗。”天亮後目連尊者運用神通滅燈,眾燈皆滅,唯有“貧女一燈”不滅。佛告目連說這是發大菩提心的人所布施供養的燈,非你神通之力所能熄滅。佛並授記此貧女於將來成佛,號燈光佛。
藥師燈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中述及藥師如來所發第七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重病逼切,無救無歸,無醫無藥,無親無家,貧窮多苦。我之名號一經其耳,眾病悉除,身心安樂。家屬資具悉皆豐足,乃至證得無上菩提。”經中又提及續命幡燈的造立,因此許多寺院常代信眾在藥師佛前供燈,祈求施主身體健康、疾病消除。
夢參長老在開示中勸導大眾在生病時也應發菩提心,願一切眾生都無病苦。這樣化悲痛為力量,在生病時也能修行、增長內心的功德。
普佛儀式
“隨著佛教懺法的流行及儀軌製度的完善,尤是明清以來,佛教寺院的法事儀軌基本成形,“普佛”也成為一種祝願、薦亡回向的儀軌。
普佛一詞是源於隋代信行禪師所創立的三階教。三階教將佛法分為普法和別法。所謂普法即於法不分大小,於人不辨凡聖,普信普敬,不尊此法而斥他法,故名為普。所謂別法,是分別大小乘和聖賢凡夫。信行人為佛滅後初五百年的正法時期,眾生根機只能學一乘法;第二個五百年的像法時期唯學三乘法,所學各別,故稱為別法。在佛滅後一千年的末法時期,眾生根機較鈍,執空有偏見故,如果偏學大乘或小乘,就會愛此憎彼,必然造成傍法之罪,所以三階相應的佛法名為普法,全稱為普真普正佛法。”
佛普儀軌又分為:
一、延生普佛
祝願施主福壽康寧、離諸災厄
二、往生普佛
為施主超度親人亡靈、回向往生西方極樂凈土
普佛時施主應一心跟念懺文或經文,回家後也應行善積德,深入經藏,並將功德回向家人及一切眾生。
往生助念
眾生在六道中輪回,人的一期生命結束後要投生到哪裏去可謂是生死大事。決定一個眾生投生到哪裏的因素有幾個,而臨終時的心念、願力至為重要。
而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慈悲大願所成就的佛國凈土,在《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以及《佛說阿彌陀經》中都有對極樂凈土種種功德莊嚴的描述。《阿彌陀經》中說:“聞是說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聚會一處”。極樂凈土的種種美妙嚴凈都是為了讓眾生安心修道,得證菩提,而不會有如在天界的快樂讓人生起貪著而造惡業、後至墮落的過患。
歷來各宗祖師大德如天臺智者、永明延壽、弘一法師等無不求生凈土。更有眾多平凡的老百姓聽聞凈土法門,一心念佛而臨終正念往生的例子。故有信心的臨終者家屬應當遵照《印光大師文抄錄》中提出的三點去做:一、善巧開導安慰,令生正信;二、大家換班念佛,以助凈念;三、切忌搬動哭泣,以防勿事。所謂“令生正信”即是信有西方極樂凈土,換班念佛則是為了提起臨終人的正念,使其萬緣放下,一心求生凈土。
本寺提供免費為亡者在殯儀館及墳場做誦經、灑凈、念佛回向等儀式。
往生者牌位 / 做七
本寺建有報恩堂以提供信眾為過逝的親人設立長期牌位或安放骨灰盒.
《地藏經》中說“是命終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內,念念之間,往諸骨肉眷屬與造福力救拔,過是日後,隨業受報。”又說“若能更為身死之後,七七日內廣造眾善,能使是諸眾生永離惡趣,得生人天,受勝妙樂,現在眷屬利益無量。”故命終人家屬在四十九日內應當行善積德,最低限度應持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等五戒,將功德回向給亡者,使其得福能夠往生凈土或善處。
本寺所建報恩堂可為亡者設立牌位,在其過逝的四十九日內每隔七天誦經念佛回向給亡者,助其往生凈土。